一周要闻,不可不知 (可点击下划线文章标题查询全文) ↓↓↓ 邯郸太阳能“光热+”综合开发示范项目一期工程正式动工5月1日早上八点十八分,中国化学工程重型机械化有限公司太阳能“光热+”综合开发示范项目一期工程一标段EPC工程总承包工程正式破土动工。 据CSPPLAZA平台此前报道,今年3月份重机公司和中国化学工程第七建设有限公司、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以联合体形式中标邯郸太阳能“光热+”综合开发示范项目一期一标段工程总承包,中标金额20.亿元。主要工程量为:建设11.2万平方米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场、平方米地下储能设备间、地热井、平方米控制中心、米供热一次管网以及园区道路等。 北京羲和开发出高灵活性移动床陶瓷微球储热系统,即将开展中试以陶瓷粒子为传储热介质是光热发电技术创新的一大热点,来自中国的北京羲和圣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北京羲和”)近年来也将目光聚焦在此领域。北京羲和已成功开发出一项固体储热新技术——移动床陶瓷微球储热系统,该系统采用直径0.4~0.6毫米的陶瓷微球进行储热,具备灵活性大、效率高、设备维护简便的优势,同时单个设备的储热能力巨大,可达到上百兆瓦。目前,该公司正计划对该系统进行中试,也欢迎对该技术感兴趣的业界企业洽谈合作。超临界二氧化碳工质润滑轴承特性研究及20kW涡轮发电装置进展近期,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分布式供能与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研究人员拓展了频率扰动方法,并基于此方法,开展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可倾瓦轴承静特性、动特性与稳定性的理论分析与数值仿真研究。 同时,研究人员设计并搭建了20kW功率等级超临界二氧化碳涡轮发电实验装置,该实验装置能够进行S-CO2密封装置、轴承及转子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研究。以上研究得到了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项目的支持。 图:kWS-CO2涡轮发电装置—位于廊坊研发中心 超临界二氧化碳具有密度大、黏度小、流动性强的特点,作为循环工质可减少压缩耗功,提高循环效率。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为工质的布雷顿循环适用于太阳能、核能、余热利用等多个领域,被认为是当前最具有发展前景的能量转换系统之一。循环中超临界二氧化碳涡轮机高参数与高性能的特点对轴承提出高DN值(轴的转速×轴承内径)、高稳定性的要求。 36家涉光热发电业务上市公司年光热动态尽览 目前,上市公司年年报已陆续发布,CSPPLAZA汇总了部分涉及光热发电业务的上市企业以及他们对公司年光热发电业务的总结或披露信息,以飨读者。 玉门鑫能熔盐塔式50MW光热项目KV输电线路全线贯通 近日,玉门鑫能塔式熔盐50MW光热发电项目KV输电线路实现全线贯通!kV输电线路是实现玉门鑫能光热项目投产发电的关键路径之一,该输电线路总长30.2千米,先后跨越昌马河、连霍高速、国道,钻越KV玉阳线、阳气线、阳安一、二线、KV玉福鑫线、兰新高铁和兰新客运专线。玉门鑫能50MW光热发电项目为国家首批20个光热发电示范项目之一,也是全球首个大型商业化二次反射光热项目。项目采用模块化建设,实现占地率更低、效率更高;可以分步建设、并行调试;投资灵活、风险可控。项目建成后将有15个集热模块,配置9小时熔盐储能系统。视频深入走访全球首个可24小时连续发电的光热电站 近日,来自海外Earthrise平台的记者RussellBeard深入走访了Gemasolar光热电站,并用镜头近距离展现了电站运行过程中的集热场和储热岛、发电岛内部的工作场景。 位于西班牙的Gemasolar光热电站是世界上首个可24小时连续发电的光热电站。该电站装机19.9MW,由西班牙SENER公司负责设计和建设、Torresol公司投资开发,总投资2.6亿美元,于年五月正式投入运行。 由于Gemasolar光热电站是运用塔式熔盐技术解决方案的开创性项目,是大规模商业化、塔式接收器和热储能技术的典型应用,该电站在年的世界气候大会上被选为西班牙国家形象大使。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