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目不由最暖男友赞助播出 Youneedcry,dear.(有你的快递儿!)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土方盘”。 这个方方正正的小土墩,就是历史大V“玉门关”。 玉门关又叫“小方盘城”,堆在敦煌城西北90公里处的一个砂石岗上。 别看玉门关现在是一个断壁残垣的黄胶土块,年轻时它可是出国必经的拦路海关,通商、打仗都得靠它。 坎坷历史 西汉时期,狂拽酷炫的武帝刘彻,在解决国内大小政务后,打算走出国门、迈向世界。 于是他动用武力搞定匈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在河西走廊“列四郡,据两关”,推出了大名鼎鼎的丝绸之路。 玉门关,就是那“两关”之一(另一关为“阳关”)。 没几年,武帝在酒泉和玉门之间修筑长城,玉门关又加入了长城大家族。 后来,西汉灭亡,玉门关被迫开始了一段“离家出走”的辛酸经历。 东汉和帝时,匈奴多次在边界惹是生非,玉门关闭门谢客,关址东移里(今玉门市玉门镇)。 直到大将军班勇赶走匈奴,西汉玉门关才重新开张。 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连通西域的安西至哈密一线有困难,玉门关又被派去“救火”,关址再迁至瓜州晋昌县(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唐宋两朝也有玉门关,但都不在西汉玉门关的原址。 宋代以后,玉门关就彻底“失宠”,退隐江湖。 命名由来 关于“玉门关”的得名,有两个小道传说。 一是“马迷途说”: 古时候,小方盘城附近有一个驿站。 因为商人的马队总在这里迷路,所以驿站又名“马迷途”。 有一次,一个商队小哥迷路时不务正业,救了一只饿到变形的大雁。 大雁饱餐一顿后以引路作为回报,并要求商队在城门上镶一块墨玉,通过玉光指引方向,防止迷途“再犯”。 抠门的商队老板当然不从,扭头就走。 没过多久,又因为找不到方向,整个商队受到了死亡的威胁。 这时那只大雁再次飞来,提出“不舍墨玉绝不引路”,老板这才承诺镶玉。 然后,小方盘城就戴上了散发着神秘绿光的大玉帽,并有了一个新名字——“玉门关”。 二是“骆驼生病说”: 小方盘城是古代人们“代购”丝绸和玉石的必经之地,可每当骆驼把货物运进来时便会就地病倒。 一位西域神医说,这些骆驼是沾染了大漠的邪气,只要在关门上镶玉,就能净化邪气。 于是商人们纷纷买玉镶玉,骆驼病好了,关门也“长”满了玉,成了名副其实的“玉门关”。 不过,官方已经证实,小方盘城是西域输入玉石的关口,所以就简单粗暴地命名为“玉门关”。 再度曝光 玉门关的再度曝光,还要感谢英国探险家斯坦因。 20世纪初,斯坦因在小方盘城附近玩耍时发现了一枚汉代竹简和大量文书,汉简上面清楚地写着“玉门都尉”字样,斯坦因据此认定,小方盘城就是玉门关。 不说了,我还要去挖墨玉和竹简了…… 我们希望做到治学严谨地深入,进而机智幽默地浅出。 如有争议处,欢迎讨论、批评、指正。 要有光敬呈 -----我是一只绿了的分割线-----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