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3-1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飞象的“左耳”

中国古代的中原王朝,特别是汉唐两朝,如果你看地图就会发现,它的版图很像一只“小飞象”的头部:中原地区是头,长安、洛阳是两只眼睛;岭南和海南岛很像飞象的“鼻子”;右边的飞象“耳朵”是辽东,耳根处是细细的辽西走廊;左边的飞象“耳朵”是西域,耳根处是细细的河西走廊。

辽西走廊、河西走廊,是中原王朝控制两翼的关键枢纽。

唐地图:红圈是长安、洛阳,飞象的眼睛;蓝色线是河西走廊、辽西走廊,飞象的耳根

上面这首《凉州词》,它讲的,其实就是河西走廊。《凉州词》是一个古曲名,古代“凉州”的统辖范围大约就相当于河西走廊,治所在今天的甘肃省武威市一带。

唐朝人写过很多《凉州词》,除了王之涣的这首,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也很有名。“葡萄美酒”是从西域传进来的,“夜光杯”是用西域美玉雕成的——河西走廊是这些物产流通的必经之地。

王之涣的《凉州词》,更加写实,就是河西走廊一带的地理写真:

为什么叫“河西走廊”,就是因为在黄河的西边。那一带的黄河是上游,在戈壁高原和黄土地上蜿蜒流淌,呈现出辨状水系的特征。人烟稀少,地势平缓,目之所及,仿佛黄河一直流到天上去、白云间。

大诗兄我曾经游历河西一带,荒城废垒星罗棋布。我们不能用田畴万里的中原、城镇连片的江南这种思维定势,来想象那里的人类生存方式。那里的人类,尤其是在古代,就像我们想象今后人类在月球、火星上一样,只能在有水的地方(空气当然是有的)建立据点。那么,水从那里来呢?问得好,水从“万仞山”那里来。河西走廊的南边,是连绵的祁连山;或者这么说更准确:祁连山的北面,是河西走廊。高山融雪造就了山麓的河谷、绿洲,这才有生存的基本条件。

所以,河西走廊一定是一条细长的“走廊”,离祁连山太远,就是戈壁荒漠。我们看今天的甘肃省,是一根长棍子的形状,或许有人很奇怪,行政区划怎么划得这么怪?其实,这就是河西走廊的大致形状。只看政区图,不看山川形势图,很多事情你搞不懂。

中国古代,把西边的少数民族,叫做羌人。河西走廊、祁连山一带,就活跃着羌人,他们曾经建立过吐谷浑(隋唐时期)、西夏(宋时期)等王朝。羌人的乐器,叫做羌笛,他们吹来是取乐的;守边汉人听起来,是凄凉的。杨柳,是生存力很强的物种,在西北很常见,比如西北的胡杨,比如左宗棠收复新疆途中种植的“左公柳”。

玉门关,就在今天的甘肃西部敦煌市境内,这是河西与西域的分界线。再往西走,就是西域,今天的新疆——大诗兄今后会讲到。

一条丝路

我们今天讲“一带一路”,其中的“一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从汉唐的洛阳、长安出发,往西经过河西走廊,到达西域,再往西就是波斯(今天的伊朗)、大食(阿拉伯世界)和东西罗马帝国。

没有河西走廊,就没有丝绸之路。这是一条细细的、需要好生看护的生命线。

河西走廊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西汉武帝时期。大诗兄说过很多次,秦汉时期,北方的匈奴对华夏族保持了一百多年的战略优势。直到汉武帝时期,实力的天平开始翻转。早先,中原王朝对抗匈奴,主战场在正北,也就是黄河、阴山、漠北一线。到了武帝时期,干脆“声东击西”,汉武帝派遣二十来岁的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骑兵(相当于那时候最先进的摩托化、机械化部队),从西边的祁连山、河西走廊一带攻击匈奴,大获成功。

对于这次成功,中原王朝和它的诗人是这么记载的:

塞上曲

唐戴叔伦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汉家旌帜满阴山”,红旗插上了无名高地;“不遣胡儿匹马还”,这是胜利者的宣言。

而匈奴人是这么看的:

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亡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祁连山、焉支山(又叫胭脂山),是南边、北边夹着河西走廊的平行山脉。没有了祁连山,就没有丰美的水草,作为头号生存资源、吃穿用度总源头的牛羊就无法繁衍;焉支山据说盛产胭脂的原料,单于的正宫大房,也叫阏氏(读“胭脂”),没有了它,连“王的女人”也只能蓬头垢面了!

所以,汉武帝、霍去病的这次成功,绝对是战略性的:首先,击破了匈奴的有生力量;其次,占有了河西走廊,打通了中原和西域的交通线,可以在西域建立“盟国”,成立“盟军”。

这才有了丝绸之路。

从古至今,构建丝绸之路都是大战略。我们不要误读“战略”两个字,仿佛只是征战杀伐。战略固然需要“硬实力”做后盾,但更需要“软实力”和“巧实力”,需要合作与共赢。这一点,汉唐人做到了。

“丝绸之路”,这个名字不是古代中国人自己取的,而是近代西方汉学家取的,不过相当贴切。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分工和交换是人类经济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有了丝绸等商品的交流,就能产生有效的GDP。物产也更加丰富,“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虽然主观上是抱怨,客观上却告诉我们一个事实:战胜匈奴、张骞通西域后,葡萄(就是蒲桃)、核桃、苜蓿、石榴和汗血宝马等大量“胡物”沿着丝绸之路、河西走廊进入中原。

唐朝之后,因为河西走廊与中原经常分属不同政权,陆上丝绸之路时断时续,海上丝绸之路兴起。东方不亮西方亮,这种情况在人类历史上不是孤例:西欧国家进行的大航海,也是因为通往东方的陆路贸易线被阻绝。

四座城池

上面讲的是政治、军事、经济,下面讲讲文化。

汉武帝获得河西走廊后,从东往西分别设立了四郡: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这四郡设置得如此合理,以至于直到今天,河西走廊的城市分布,基本还是这个格局。

顾名思义,彰显汉帝国的威严武力。它还有过一个大名鼎鼎的名字——凉州。虽然叫“武威”,但也是一个很有文化的地方。

河西走廊的起点,叫乌鞘岭,就在武威境内。汉长城在河西走廊绵延,也是从这里起步。这一带的汉长城,不是砖石结构,而是一层夯土、一层垛草铸就,虽然历经两千年,但因为人迹罕至、空气干燥,依然留存很多残墙。

乌鞘岭长城

武威有一座雷台汉墓,出土了中国最为有名的文物之一——马踏飞燕。你要是还不明白,看看中国国家旅游局的LOGO。

马踏飞燕

这个名字听上去怪怪的,啥意思?意思就是,张开臂膀、露出腋窝,这是一个伸懒腰、大舒坦的姿势。为什么,因为拿下河西走廊,汉帝国终于可以伸拳踢脚了。如此说来,这个名字挺萌的。

张掖又叫“甘州”——甘肃的“甘”,就是这么来的。古代有个词牌“八声甘州”,也是这么来的。《八声甘州》《凉州词》,都是不得了的曲子,这里的文化厚度,可见一斑。

张掖最著名的地方,是大佛寺,其中有一尊大卧佛,宝相庄严,不可言状。

大佛寺:卧佛

传说这里“城下有泉”,“其水若酒”。传说不一定确切,但是传递了一个信号:在这种地方,水是生存的第一要素。

酒泉又叫“肃州”——甘肃的“肃”,就是从这里来的。

酒泉附近有一座嘉峪关,这是明长城的终点。

嘉峪关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听说过吧,中国的太空人都是从这里升空的。这个中心位于酒泉市与内蒙古自治区的交界处,在古代是酒泉郡的属地。

敦,就是大的意思;煌,就是盛的意思。敦煌,就是“盛大”……这个名字起得,超级大气!盛唐时期,敦煌绝对是一座国际性大都会。《旧唐书》里记载,“元宵灯会,长安第一,敦煌第二,扬州第三”,啧啧。

敦煌,也曾经叫沙州,这个名字很贴切、很写实。小小的敦煌绿洲,就在沙漠的包围之中。这里,也是一块相当“敦煌”的文化绿洲。莫高窟,是人类文明的宝藏,你得去看看佛像和飞天,去了解九色鹿、舍身饲鹰、五百强盗成佛的“本生故事”。

莫高窟壁画:九色鹿

西出阳关

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帝国和汉帝国一样,高度重视对河西走廊、西域的经营。对汉唐人而言,到河西走廊、西域一带任职,就像今天的援疆、援藏一样,条件是艰苦了一些,但是使命很光荣。

所以,王维经常会送别朋友西行。备酒送别的地点,就在京城长安西郊的渭城。朋友一路西行,经过天水、金城(今天的甘肃兰州)、河西走廊四郡,一直到阳关。过了阳关,就到了西域地界,又是一番气象。

汉、唐、明等王朝,都在河西走廊的尽头设置了阳关,具体方位不尽一致,但大致位置就在今天敦煌的西边。阳关的北边,是玉门关,因为西域的昆仑美玉要经过这道关口入关。

古阳关

古玉门关

王维自己,也曾经受命出使河西。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居延,就是居延海,是河西走廊西北部的一片大泽。那一带的景色,就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很难想象,就是同一位诗人,还写下了“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这样小清新的诗句。

居延海

地图据《中国历史地图集》加工。图片据网络。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

杨金志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医院济南哪家好
中科白癜风医院微信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