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 黑 jing 颈 he 鹤 黑颈鹤(学名:Grusnigricollis,英文名:Black-neckedCran)又叫高原鹤、藏鹤、青庄、冲虫(藏语)是世界上唯一一种生长和繁殖在高原的鹤类。 年,俄国探险家普瓦热瓦尔斯基第一次在青海湖发现有一种鹤类不同于已发现的14种鹤类,因其颈部三分之二以上全黑而命名为黑颈鹤。黑颈鹤因居住在青藏高原,除藏民世代与她为伴外,外界鲜少知道黑颈鹤,故而也是世界上发现最晚的鹤类。黑颈鹤名列中国98种特有鸟类中第26号,属于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黑颈鹤与丹顶鹤黑颈鹤和丹顶鹤亲缘关系比较近,曾今在动物园里也有过配种成功的经历,只是后代不可育。人们常常分辨不清黑颈鹤与丹顶鹤,快来看看他们有什么区别吧。 黑颈鹤飞翔 丹顶鹤飞翔 黑颈鹤嬉戏 丹顶鹤嬉戏 黑颈鹤与丹顶鹤外貌和生活习性都十分类似,头顶上的皮肤裸露.呈现出一片红斑,头颈也是黑色,只是,它们的红斑没有丹顶鹤那么鲜艳,而头颈部的黑色面积更大。色彩更深.几乎包括整个颈部二“黑颈”和“丹顶”.非常准确地道出了它们的区别。 黑颈鹤与丹顶鹤的另一区别,是它生活于高原,迁徙时由高海拔向低海拔的地方飞,而丹顶鹤生活于平原水网,迁徙时由北向南飞,两者在地域上基本没有交集。 此外,两者营巢方式也有区别。黑颈鹤营巢于四周环水的草墩上或茂密的芦苇丛中,与其他鹤类不同,它们在产卵前无营巢期,而是先产卵,后营巢。巢简陋平坦,主要由就近收集的枯草构成。丹顶鹤营巢于有一定水深的芦苇丛中或高的水草丛中,产卵前筑巢,巢较简陋,浮巢,主要由芦苇、乌拉草、三棱草和芦花构成,巢呈浅盘状。 生活习性黑颈鹤为迁徙动物.平时成对或以家庭为单位生活,到了秋天迁徙时才结成大群,排成“一”字、“V”字或“人”字形飞越崇山峻岭,到达气候温和的地方去过冬。它们飞翔高度达到米高空,每年都飞跃喜马拉雅山脉甚至飞过珠峰,这对人类登山运动员而言是终其一生的目标。 它们的飞行是伟大的,而生活是美好的。到达迁徙目的地后,开始分群配对,并重新转为成对或家庭活动。这一阶段,在柄息地觅食,伸颈低头,或仰首长鸣,或绕着大圈跑动,雌雄鸟之间表现极端兴奋,特别是雄鸟更主动.绕着雌鸟跑动,展翅跳跃,向雌鸟展示自己的风姿。黑颈鹤是十分专情的鸟,它们一旦配对成功,除非对方死亡,终身不换,甚至有的还会不饮不食,很快随之而去。正因如此,它们选择伴侣十分的细心,一般需要几个月才会确定。 5月初开始,它们经常在早晨到中午时间交配,5月底开始产卵。孵化期3l~33天。它的越冬地要比繁殖地相对集中,主要有贵州威宁的草海,云南东北部的昭通、会泽、永善、巧家和西北部的中甸、丽江、宁蒗.西藏拉孜、谢通门、日喀则、扎囊、乃东等地的沼泽、湿地和河流等水域,这些地方由于自然条件优越,又有丰盛的食物.所以每年来越冬的黑颈鹤很多.还伴随有上千只的灰鹤和多种雁鸭类等众多的水禽种类。 黑颈鹤十分注重家庭的团结合作,除了集体活动外,还以家庭为单位觅食、嬉戏。由雄鹤走或飞在前面,幼鹤居中,雌鹤靠后,小心翼翼地守护子女。啄食的时候不会互相争抢打闹。一只鹤发现哪个地方美食多,便会无私地通知其他鹤群一起前去分享。 黑颈鹤是一种神奇的候鸟。雏鹤被孵化出来就可以行走,让人类啼笑皆非的是,他们出生之后从站立那一刻起就开始喜欢打斗,对这一生物种群现象,生物学家至今没有给出确切原因。由于他们天生好斗殴,导致他们3天内的成活率只有60%。直到雏鹤生活了43天的日龄之后,这种斗殴行为方才消失。 民间故事藏族人民信仰佛教,对黑颈鹤十分喜爱,称之为“仙鹤”“神鸟”。藏族长篇史诗《格萨尔王传》描写了岭国的格萨尔王降伏各地妖魔,为黎民百姓除害的故事;其中王妃珠茉在被巴扎那保国的霍尔王族黄帐王俘虏之后,写信向格萨尔王求救时,便是派去3只仙鹤送的信。尼玛泽仁绘制的“珠茉遣鹤送信”唐卡,深受藏族人民喜爱。 黑颈鹤当地人称之为:“格萨众达孜”,认为它是格萨尔王的牧马官达孜死后幻化而成的,对它崇敬、爱护,绝不伤害。藏族人把黑颈鹤当作神鸟,他们能够根据黑颈鹤的鸣声判断天气变化的趋向,黑颈鹤还是“神医”,当有骨折的病人时,就在正在孵化的黑颈鹤卵一圈黑线,母鹤会以为蛋壳开裂,从远处衔来“接骨石”放在自己的巢里弥补蛋壳。这时人从鹤的巢里拿走“接骨石”,为骨伤的病人治疗。云贵高原,传说黑颈鹤曾经跟人类发誓:“我不吃庄稼,不喝清明节前的水,你们不能伤害我。”双方遵守这个盟誓,黑颈鹤每年庄稼收割以后从繁殖地迁来,春天清明节前迁离。当地人也一代代相传人人都不伤害黑颈鹤。 物种保护黑颈鹤的生存所面临的威胁主要有高原地区湖泊的开发利用、建立渔场、修筑公路,以及大规模排水、改造沼泽、游牧区域扩展等。这些人类活动使得沼泽干燥,面积不断减少,干扰了黑颈鹤的正常栖息。栖息地破坏、丧失和冬季缺少食物,使黑颈鹤受到严重威胁。 黑颈鹤生存的环境还存在大量使用农药灭鼠灭虫、非法猎杀和捡拾鸟卵等现象。黑颈鹤在中医传统理论认为有利尿通淋的功效,将黑颈鹤去毛、内脏,取骨晒干,可治小便不利,因此被利用,作为医药成分被捕猎。有不法分子非法捕捉、杀害,甚至有人以吃鹤肉为荣,对其生存造成了威胁。在青海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和青海黑颈鹤的繁殖地,当地农民常把黑颈鹤的卵捡走。 黑颈鹤在中国的种群数量,20世纪80年代中期仅知有-只,此后由于调查工作的不断深入,20世纪90年代已知在西藏越冬的黑颈鹤有只,至年初已知在云贵高原越冬的黑颈鹤有多只,这使黑颈鹤的总数达到只。据年冬季的数量统计,在中国见到的数量为只,年后又在云南昭通等地发现了较大的越冬群体,数量已超过只。 中国致力于黑颈鹤的保护,在黑颈鹤的主要繁殖地,迁徙地和越冬地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如甘肃阿克塞的大苏干湖、小苏干湖、玉门的甘海子、碌曲的尕海,青海玉树的隆宝滩,云南宁浪的泸沽湖、中甸的碧塔海、纳帕海,贵州的草海等。与此同时,中国鸟类学者还与国际鹤类基金会等进行合作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为黑颈鹤的保护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今年初夏时节,在西藏林芝召开的第十一届长江湿地保护年会选择将黑颈鹤作为会徽,希望人们积极参与到湿地的保护,为珍稀野生动植物保留良好的生存环境,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生态安全屏障。 希望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每一个人的爱惜和保护下,黑颈鹤能永远的陪伴着我们。 参考文献: 李卫星编著;冯天瑜,钮新强总顾问;刘玉堂,王玉德总主编,长江文明之旅长江流域的珍奇生物,长江出版社,.09,第19页 李卫星,李典军本卷编著;黄强,唐冠军总主编,珍珠流淌长江流域的物产宝藏,长江出版社,.10,第73页 天高任鸟飞:黑颈鹤的传奇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