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 今天我们去到了铁人王进喜的故居纪念馆,了解了铁人王进喜的生平光辉事迹。王进喜本是玉门人,为我国第一块油田——玉门油田的建设立下汗马功劳,而当大庆油田被发现后,他又第一时间前往大庆,做出了杰出贡献。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精神,而他所说的“铁人五讲”——“讲进步不要忘了党,讲本领不要忘了群众,讲成绩不要忘了大多数,讲缺点不要忘了自己,讲现在不要割断历史”也令我们深思。 而后我们又前往玉门市新建成的市民中心。本着“一处跑跑一次”的便民理念,市民中心将政府原有的对外的职能部门分离出来,迁入市民中心,分事项开设窗口,极大地简化了玉门市民的办事流程,提高了办事效率。这称得上是玉门市近年来最大的惠民举措了。 Day2 我们前往了市政府,听取了政府各部门在农业,工业,能源,金融和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发展现状,对玉门市的市情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之后,农业与新能源两个课题组分别与相关部门对接,确定了之后几天实地调研的行程。 Day3 新能源课题组 首先课题组来到了风电场,参观了国电龙源,中节能等集团在此处设立的分厂。玉门地处河西走廊西口,光风资源确实极为丰富。且地广人稀,确实有促进新能源发展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主要的装机类型多种多样,风机遍布从祁连山麓到无边戈壁之上。然而,虽然长期内我们相信这里会有很大的发展,但是目前而言,新能源发电得以发挥发展的基础仍是国家巨量的补贴。 下午,实践团团员们参观了玉门鑫能光热示范项目。光热发电与风能、光伏等新能源相比,具有稳定性强、环境影响小等显著优势。但光热工艺复杂,近几年才有部分核心技术被逐步掌握,正处于工程示范阶段。玉门已将光热定为主攻方向之一,在首批20个全国示范项目中独占4个。 农业课题组 我们再次来到了铁人王进喜的故乡,铁人村。近年来,村里大力发展日光温室韭菜产业,除此以外,村政府也在尝试将“铁人故里”作为卖点,把铁人村打造为一个红色旅游目的地,以此增加铁人村的旅游收入。 离开铁人村之后,我们又去参观了赤金的韭菜种植基地。我们调查了关于赤金的韭菜销售与推广方面的情况,了解到了当地韭菜的诸多优势,以及其没有形成知名品牌,产业链不完善等劣势。 下午,我们参观了清泉人参果基地。人参果风味独特,是一种营养较为全面的蔬果两用食品。食用能补充人体所需,具有营养保健价值。清泉乡目前的人参果种植规模不大,大约只有千亩左右,但得益于甘肃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的气候和祁连山雪水的滋养,人参果的果形与口感俱佳,品质上乘,发展精品农业的潜力巨大。 随后我们来到了当地的一家农业合作社参观,深入了解了农业合作社,供销社的经营模式。 Day4 新能源组 实践团成员们参观了天宁新能源玉门生物质能发电工程。工程负责人为同学们介绍了玉门生物质能发电的现状,并耐心详细地说明了发电机组的发展历程和运行原理。结合对工程现场的考察,同学们对发电厂锅炉、汽轮机、发电机设备系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随后,实践团又参观了光伏农业大棚项目,了解了光伏发电与农业大棚的一体化。 农业组 上午我们去了花海,深入切实的考察了花海的地区民情。听取了当地以甜瓜,枸杞为主的当地产业现状,深入了解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现状。提出了我们的一些思考。下午去了以冻干技术为主打的产业。深入体会了冻干技术的优势和产业发展现状。 下午,我们去到了昌马乡,昌马乡四面群山环绕,是一个天然小盆地,与世隔绝。在那里我们考察了肉羊畜牧基地以及藜麦种植场。我们在这里了解到了羊肉销售的一些情况,包括缺乏冷链运输导致只能就近销售,以及缺乏品牌知名度导致卖出价格不高。 Day5 新能源组 我们在周五来到了玉门市东镇建化产业园区。园区坐落于原本兰州铁路局玉门驻地的基础上,目前主要以煤化工产业为主,主要引进的项目包括焦炭生产和活性钙生产。经过了解我们发现,受到祁连山保护区建立的影响,原本计划在该产业园建设投产的大量金属冶炼企业目前面临着原料方面的巨大困难,园区也在积极探索解决方法。另一方面,园区的现有产业无法对多余的电力进行消纳,反而在某种程度上还在生产电,这也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农业组 农业课题组的成员与教授就座谈会上所提到的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