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市六墩乡是建制最晚的一个移民乡,但也有部分农户通过接受先进的理念和勤奋的努力,生活逐渐富裕了起来,而他们也没有因此而忘本,对于其他仍处在贫困状态的乡亲,伸出了援助之手。 在玉门市六墩乡柳北村,李宗铭夫妇二人可称得上是脱贫致富的明星,一穷二白的从老家陇南移民到这里后,贷款开了村上首个小卖部,经营着各种生活用品,由于夫妇俩热情、努力,生意是越做越好。手头有了闲钱后,他又开始搞养殖、办加工厂。今年初,为了进货方便,还买了辆私家车。一人富不算富,看到有些一起移民来的乡亲生活比较窘迫,夫妇俩一直盘算着怎么帮帮他们。精准扶贫行动开展后,通过与工作组沟通,本村的贫困户徐杜顺成了他的帮扶对象。玉门市六墩乡柳北村李宗铭我本身也有个加工厂,加工厂也需要工人干活,我把他也就叫过来,给他技术上指导电焊技术这方面,指导着学习几天,慢慢的给我在厂子里干活,我一天给他发元钱。徐杜顺虽然年龄比李宗铭大,可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却落后了不少,在工厂边打工边学习的他,对于以后的日子充满信心。 玉门市六墩乡柳北村徐杜顺:“学习电焊工,钢筋工,我们也能挣上钱,手艺也能学下,出去就是打工,都能挣上高工资。”在玉门市六墩乡,像李宗铭和徐杜顺这样的一帮一的帮扶对子还有不少,都是在乡上和驻村工作队通过摸底协调结成的,不仅是同村之间,帮扶干部和农户之间也有结对。 玉门市六墩乡党委书记王东:“我们安康村有农户叫薛高平帮扶干部下来,把情况反映,我们帮扶干部给他解决养殖技术难题,帮助他发展养殖业,调羊搭棚,确保今年年底脱贫。”通过“一带一、富帮贫”,建立起了先富带后富、大户带小户、能人带后进、党员带群众的的帮扶机制,有效激励和帮助了贫困户,提升了他们脱贫的信心和能力,进一步拓宽了致富门路。 来源:玉门新闻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