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3-1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酒界“奥斯卡”今日开赛

5月11日,绿阴铺野换新光,熏风初昼长。

素有酒界“奥斯卡”之称的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奖赛在天地始交,万物并秀的夏日里拉开序幕。这也是该项比赛25年来第一次走出欧洲,走进亚洲,落地中国北京海淀。

今年CMB大奖赛的赛事规模空前,参赛样酒达余款,来自近50个国家和地区,数量多于以往任何一届,创历史新高。其中,中国区酒款参赛数量达款,是中国区历史上报名数量最多的一次,也使中国顺利进入大奖赛前五大参赛国家的行列。此次赛事首次在北京海淀举办,也充分发挥了海淀的科技创新特色:小米电子打分器,连续两届荣臻大赛指定的赛季酒柜、wifi互联智能的卡萨帝固态制冷酒柜,“旷视”人脸识别签到系统,提供10种语言在线翻译的“传神语联网”站点翻译器,堪称侍酒师小助手的“科捷物流”机器人服务,以及能够随时显示货架情况、进行数据采集的“全电智领”光电感应货架齐上阵,让国内外评委眼前一亮,直呼Amazing!如此极具中国特色的葡萄酒大奖赛,跟随小编一起探秘吧。

Q: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的大奖赛都设有哪些奖项?

A:在参赛酒款的种类上,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奖赛经过25年的赛事经验积累,已经凝练出了一套极其精准的评比组织体系:赛事采取分满分制,年的银奖评分区间为(84.5~86.5分),金奖为(86.6~91分),大金奖为(91.1~分),并对每一个酒种中的年度得分最高者,再授予年度大奖。大奖赛根据OIV(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和国际酿酒师联盟(InternationalOenolgists’sUnion)的模型来设计评估标准。通常来说,模型保证最多不超过30%的参赛酒款获奖,而CMB大奖赛的标准却更严苛,获奖率通常不会超过27%-29%,获得最高级别“大金奖”的比例仅约1.5%。

Q:第25届CMB大奖赛与往届规模相比有何不同?

A:根据大奖赛组委会统计,年CMB大奖赛参赛酒款达余款,来自51个国家和地区,数量多于以往任何一届,创历史新高,是大奖赛年创立之初参赛酒款数量的10倍。其中,中国区参赛酒款数量达款,同比年增长90.5%,也使中国首次成为大奖赛前五大样品酒参赛国之一,仅位列法国、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之后。

Q:听说今年评委阵容很强大?

A:本届大奖赛有来自51个国家和地区的余位国际行业嘉宾、50余位中国知名专家担任评委。评委中包含多名侍酒大师(MS)和葡萄酒大师(MW),以及不低于评委占比10%的重要媒体记者和具有购买力的全球采购总监评委团。而就在这将近名的评委阵容中,3名中国的“最强民间品酒师”也将位列其中,参加此届大奖赛的3天评审工作。

Q:据说本届赛事共余款葡萄酒参赛,仅仅3天赛程评委们喝的完吗?

A:5月11日-13日的每天上午,近名评委将以5至6个人为一组,并在小组组长的带领下,每天对不超过50款参赛酒进行严苛的评选打分;组委会还将特别设置3个和5个小组分别对加强酒和桃红酒进行独立评比。在每天正式评比之前,评委们都要通过品鉴“口径酒”来校对,统一评分标准。同样,评比赛场对于环境的要求也非常严格,必须保证室内恒温恒湿,温度在18度到22度之间,并在评比过程中保持相对安静。另外一项重要的评比要求是,除了年份之外,其它关于酒款的信息都将对评委们进行严格保密。

Q:评比如何打分,计分?

A:比赛采用百分制,每个评委根据酒的色、香、味,以及综合表现来打分。5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名国内外评委今年首次采用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专门为赛事定制的平板电子打分器。让评委们可以将更多精力集中在盲品上。在统计分数的时候用次高分替代最高分,次低分来替代最低分。这样既能保证公平,也能保证分数的样本数量(每组不少于六个样本分数)。因为通常每个组里一个国家的评委只有一名,所以一个人的打分不能左右参赛酒品的最终结果。

每年在比赛前,评委无法知道自己和谁一组,因此也无法事先形成同盟。再鉴于不同国家,不同沟通语言,每年评委组里面还会有新评委加盟,彼此并不认识。所有这些均为防止形成打分同盟。大奖赛组委会负责组织比赛,监督整个过程,但是不参与品酒、打分和计分过程。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推出专门为本届赛事定制的平板电子打分器

Q:大奖赛什么时间公布结果?如果结果有异议怎么处理?

A:通常在比赛后2-3天,由组委会将比赛分数送到比利时王国和欧盟的相关监督机构复核,一周内出结果。如果有异议,可以向大奖赛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