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由雅居装饰独家冠名 转型发展新玉门风劲扬帆腾飞时 ——玉门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批批知名企业家纷至沓来、一个个大型项目建成投产、一条条街道绿树成荫花团锦簇、一座座温棚让农户鼓了腰包甜了笑容……弹指一挥间,“十二五”收官结束。五年来,在玉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18万玉门儿女深入实施“强工兴市、转型发展”战略,抢抓机遇、攻坚克难,玉门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社会建设成效最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新时期。 时代考验发展,数字见证辉煌。“十二五”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各种矛盾集中凸显、政策环境不断收紧的种种难题,玉门人民充分发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铁人”精神,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用一项项工作展示了发展轨迹,用一个个成绩彰显了民生关怀,用一组组数据刷新了玉门历史。至“十二五”末,预计玉门市地方生产总值达到亿元,年均增长8.2%;工业增加值达到51亿元,年均增长10.4%;累计完成辖区内税收.7亿元,年均增长10.7%;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39.6亿元,年均增长20.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年均增加元以上。 项目为纲结硕果 在玉门市经济开发区东区的艾郎风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内,工人们正在3兆瓦特大风机叶片生产线上忙得热火朝天。作为玉门市引进的首家风机叶片生产项目,该项目从年6月开工建设到年1月份第一片叶片成功下线,仅历时半年,成为建设速度最快、建成产出时间最短的项目,被广大干部群众欣喜地称为“玉门速度”。 速度说明效率,更说明服务。据玉门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宇丰风机叶片项目从洽谈以来,管委会就主动帮助企业研究国家政策,帮助企业用工,协调各方面关系,还确定了两名科级干部专门帮助企业办理环评、安评、开工等手续,以保姆式的服务,为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持。 “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开工希望,我们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来争取推进!”项目的引进、投资、开工、投产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些项目受政策、审批、业主信心等客观因素影响迟迟不能开工,玉门市主动服务、盯住服务、精准服务,通过制定紧盯现有项目“拉”、强化招商引资“增”、围绕政策机遇“争”、争批风光份额“挤”、盘活财政资金“撬”、积极对接协调“挖”、整合打捆包装“统”、落实四帮一联“帮”、全力破解难题“攻”、拓展融资渠道“扶”等十项促进投资、止滑稳增的具体措施,不仅及时协调解决企业恢复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项困难和问题,还使全市经济保持了逆势求进的增长势头。 “十二五”时期,玉门市共实施各类项目个,带动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较“十一五”时期翻了近两番,仅今年就实施重点项目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19%。招商引资落实到位资金亿元,累计争取资源型城市转型等各类无偿资金66亿元以上,为玉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产业调整促优化 隆冬时节,雪花纷飞,但在玉门镇代家滩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葡萄大棚里,一串串晶莹剔透、色泽鲜艳的葡萄已然挂满枝头。种植户程玉秀告诉笔者,她年是种植反季节葡萄的第四年了,果子结得稠,长得也好,卖上了好价钱。代家滩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是玉门市充分利用荒滩戈壁发展起来的酒泉市级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十二五”以来,该园区大力引导农户种植反季节葡萄新品种,积极推广标准化种植和控产提质模式,葡萄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农户的收入逐年提高。 “十二五”期间,玉门市将设施种植、特色林果、设施养殖作为三大主导产业,大力实施“六个一”特色产业培育工程,建成千亩人参果、万亩韭菜等特色农产品示范基地32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个,发展万元田10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十一五”末的元增加到元,被列为全省蔬菜产业、牛羊产业和优质林果产业大县,年还被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省级草牧业示范县。 年,玉门市还把纵深推进移民扶贫攻坚作为最重要的任务、最紧迫的工作、最艰巨的使命,将精准扶贫与“”扶贫攻坚、双联行动有效结合,大力实施“”产业增收工程,五年来累计投入资金5.3亿元,改良盐碱地5万亩,建成通乡通村公路公里,87%的移民群众完成了危旧房改造,减贫人口达3.7万人,移民乡村面貌和群众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玉门,因油而生,依油而建,众人印象中的玉门总与石油共生在一起。而今,驱车到玉门周边,处处可见排排风机迎风旋转、块块光伏太阳能板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东镇循环经济产业园投资1.6亿元全省最大的坪坝水库——大红泉水库正式建成蓄水、总投资22亿元的浩海万吨焦化项目历时四年建成投产,经济开发区东区园区规划总面积由原来的7平方公里扩大到23平方公里,光伏一体化电源、兰州铁路物流园等一大批项目入驻东区……玉门,已立足区位资源优势,以产业链催生项目源,以项目群打造产业群,构建起了特色鲜明、产业集聚、链式发展的新型现代工业体系。“十二五”期间,玉门市持续加快平台建设,积极构建新能源、石油化工、煤化工、矿冶建材、装备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多元产业共同发展的工业体系,地方工业比重达到41.6%,比“十一五”末提高了18.9个百分点。 在玉门市新市区,宽阔的道路干净整洁、忙碌而有序,玉泽湖公园里碧波荡漾、音符四处跳动,全民健身中心灯火辉煌、人声鼎沸,“玉门”景观门、新天地大厦等一批标志性建筑物对外彰显着人文内涵。玉门国家公园项目顺利启动、文博会成功签约50亿元莲花山旅游景区项目、赤金峡漂流文化旅游节暨经贸洽谈会连续举办,玉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明显提升。全市三次产业比重已由“十一五”末的6:70:24调整为9:53:38,经济结构更趋合理。 民生大于天,民心重于地 “以前经常挑水吃,年自来水管接通后,再也不用来回跑了。”下西号乡郑家沙窝农户杨彩霞指着自家院子里新安装的水龙头说。近日,作为年玉门市“十件惠民实事”之一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顺利完成。五年来,玉门市共计解决了13户人的饮用水不安全问题,占计划的%,全市农村居民实现了安全饮水全覆盖。 “十二五”时期,玉门市用于民生和社会保障的投入达到60.8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0%以上,累计实施民生项目个,落实各级惠民实事件,玉门三中、三幼、养老院等民生工程相继建成,农村安全饮水、通村道路铺筑、天然气入户及养老保险提标等一批惠民实事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不断加强义务教育薄弱校改造,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推行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全面落实基本药物“零差率”制度;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年均新增城镇就业人以上;持续加大保障救助力度,累计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套,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4.2亿元,多方筹资1.15亿元,妥善解决了多名下岗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全市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全覆盖。同时深入实施“平安玉门”创建活动,加快依法治市进程,严格落实综治、维稳、信访、安全工作责任制,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有效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群众的安全感明显增强。 “十二五”成就辉煌,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发展成果普惠共享,党的建设全面加强,转型基础更加稳固,玉门给历史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望“十三五”,玉门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去下方写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