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3/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河西走廊:探索西北黄金旅游胜地

古丝路的重要咽喉要塞,今西北的璀璨明珠——甘肃,其形如一枚精致的如意。在这片土地的中部,隐藏着一条天然的地理大通道,它就是河西走廊。这条走廊东西绵延约公里,宽度从数公里到两百公里不等,东起乌鞘岭,西达星星峡,南靠祁连山,北依龙首山、合黎山、马鬃山,总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因其位于甘肃黄河以西,形似长廊,故得名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不仅是中原通往中亚、西亚的交通要冲,更是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上的黄金通道。丝绸之路,这条闻名于世的路,也恰好从这里穿行而过。自汉武帝开辟河西走廊后,他便在此设立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史称河西四郡),并增设了玉门关、阳关两大军事要塞。这些历史遗迹,不仅见证了河西走廊的繁荣与辉煌,更成为游客们探寻历史文化、感受古丝路魅力的绝佳去处。河西走廊的心脏地带,便是被誉为“六朝古都、西北首府”的武威。这座城市,古称凉州、姑臧、雍州,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在丝绸之路上,它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是甘肃段的重要节点,更是整个河西走廊的中心城市。其得名源于汉武帝时期,骠骑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大败匈奴,彰显了大汉帝国的雄伟军威,武威之名由此而来。

谈及河西走廊,不得不提唐代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诗中描绘的单车问边、居延过属国、征蓬出汉塞等景象,无不透露出边塞的雄浑与壮美。而武威,正是这条古道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接下来,我们还将探寻河西走廊的其他城市,如张掖等,感受这片土地上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与自然风光。张掖,这座古称甘州的城池,坐落于甘肃省的西北部,是河西走廊中部的一道重要关隘。这里依然保留着汉武帝在河西设郡时的名字——“张国臂掖,以通西域”,彰显着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举目望去,祁连山的冰雪消融,汇聚成壮观的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这条河流在茫茫戈壁中开辟出大片湿地,为张掖赢得了“塞上江南”的美誉。酒泉,这座古称肃州的城池,坐落于河西走廊的西端,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交通要冲。其得名源于“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这一美妙的自然景观与深厚的历史底蕴相融合,共同铸就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不仅如此,酒泉还是敦煌艺术的发源地,现代航天的摇篮,以及新中国石油和核工业的诞生之地。这里更是“铁人精神”的故乡,边塞诗的繁荣之源。唐代诗人岑参曾在此留下佳作,如《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中的“酒泉太守能剑舞,高堂置酒夜击鼓”,以及《过酒泉忆杜陵别业》中的“昨夜宿祈连,今朝过酒泉。黄沙西际海,白草北连天”。这些诗句不仅描绘了酒泉的壮丽风光,更透露出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

此外,著名的敦煌也与酒泉紧密相连。两者共同构成了河西走廊的文化艺术长廊,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历史的痕迹,感受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敦煌,这座被誉为沙州的城市,承载着盛大辉煌的意象。它矗立在河西走廊的最西端,自古便是丝绸之路东西交往的交通要冲,见证了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的交融。这里孕育了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玉门关、悬泉置等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与历史遗迹。而那首明代的《敦煌乐》,更是以角声梅花、胡云秦霞的壮阔画面,描绘了白雁、紫塞、皂雕、黄沙的壮丽景象,以及汉使牧羊、旌节摇曳、阏氐上马、琵琶声声的边塞风情。诗人笔下的梦里身回云阙,觉来泪满天涯,更是道出了无数游子对这片土地的深深眷恋与无尽思绪。玉门关,这座坐落于敦煌郡龙勒县境内的都尉治所,自古便是重要的屯兵之地,见证了中原与西域间无数交通往来的历史。自汉以后,多个王朝都将其作为边关要冲,无数描写边关的诗篇中,玉门关成为了不可或缺的意象。这些诗歌,或为边塞诗,或为送别诗,无不透露出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厚意。其中,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从军行》与《出塞》,以及李白的《关山月》,更是将玉门关的壮丽与边塞风情展现得淋漓尽致。阳关,坐落于敦煌市西南70公里的古董滩,与玉门关一同扼守着进入西域的咽喉,是丝绸之路南路不可或缺的关隘。因其地处玉门关之南,故得名阳关。这里,历史与自然交织,留下了无数动人的故事与壮美的遗迹。其中,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便是对这片土地深情厚意的最好见证。诗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深情送别,更是成为了千古流传的佳句。此外,河西走廊还承载着众多历史故事,如武将们追求的封狼居胥荣誉,以及张骞、霍去病等民族英雄的传奇。同时,这里也是边塞诗的摇篮,“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等诗句,无不透露出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切情感。在欣赏完泰山日出、峨眉山佛光后,何不也来敦煌,感受大西北的长河落日、大漠孤烟的壮美与沧桑?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