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2-1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北京治湿疹好医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814675.html
作者:魏开星来源:三策智库

欧盟真会挑时候!

正当印度新冠疫情大爆发、几乎每天新增病例都在40万例左右的时候,在峰会上欧盟与印方宣布重启自贸协定磋商。据说印度总理莫迪原本计划亲赴葡萄牙出席5月8日的欧盟峰会,遗憾的是,基于疫情的原因,莫迪只好与27国领导人在线上“遥相呼应”。

广东话有句俗语叫“趁你病,攞你命”,翻译成普通话就是“趁你病的时候要你的命”。当然,欧盟还不至于如此下作,而且欧印之间的共识也是你情我愿的,不存在“趁人之危”的嫌疑。尽管如此,欧盟仍然有拿印度针对中国的意味,拿印度当枪使的感觉。只是,印度肯定不会这麽认为,心里在说“谁利用谁还不知道呢!”

中国是欧印的共同“敌人”?

据德国媒体报导,欧印双方在“对抗中国”上存在共同利益;对于中国的“影响力扩张”,布鲁塞尔和新德里不能“袖手旁观”。原来,欧印都有一个共同的“敌人”——中国。问题是,印度的这个“敌人”,在该国陷入“人间炼狱”的时候,正忙着给邻国运送大量的抗疫物资呢!

欧盟是在叫停《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议会审议的不久之后,向印度抛去橄榄枝的。问题是,欧盟这时机也选的太不是时候了。印度总理莫迪连赴现场开会的可能性都没有,还会急于重启已搁置八年的自贸协定?请问,眼下的印度难道不是更迫切希望收到氧气瓶、抗疫物资及疫苗吗?中国人说,待朋友要“雪中送炭”,不要“锦上添花”;欧盟的举动连“锦上添花”都谈不上,实际上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纯粹是从己方利益考量。

欧印找到“一带一路”的替代方案?

会上,欧印双方还签署了一项全面互联互通伙伴关系计划。印媒称,这项计划未来将向印度、非洲、中亚国家等提供“一带一路”倡议的“替代方案”,相当于“将了中国一军”。印度对于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一直持观望或反对的意见,原来不是“一带一路”不好,而是不想由中国主导,一直在寻求“替代方案”。现在欧盟提了一个,先不说如何做,就等于“将了中国一军”,其心可知。

欧盟执行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称,欧印仍有很多潜力有待开发,其中最大的潜力在贸易和投资领域。话说的没错,因目前欧印之间的年双边货物贸易及服务贸易总额仅为亿欧元,而中欧年的贸易总额达亿欧元。对此,德国有媒体还比较冷静,认为对欧盟而言,想让印度代替中国有些艰难。

欧印自贸协定要谈多久?

先不谈印度究竟能否代替中国在欧盟经贸中的地位,欧印经贸可供挖掘的潜力如何,就是这个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都没信心的国家,拿什么跟欧盟谈自贸协定?一般来说,RCEP是属于开放层次较低的多边贸易安排。以印度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欧盟商谈较高层次的自贸协定,单就关税减免这项,双方的差距太大。以世界第二经济体的水平,中国与欧盟之间的投资保护协定,尚且谈了七年35轮;可想而知,欧印之间的自贸协定要谈多久?欧盟会放着中国这个现成的最大贸易伙伴不理,而去等待一个不知猴年马月才能符合条件的谈判结果?

要在欧印之间搞“一带一路”的替代方案,还是先把印度自家的路搞好了再说。论外资赴印投资基建之难,仍记得年印度招标建造高铁,中国十拿九稳中标而半途被日本“截胡”。这个项目是从孟买到艾哈迈达巴德,全长公里,投资亿美元,预计年正式投入运行。当时中国输标了,挺沮丧,现在回头想想,还得感谢日本。原因是印度的征地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条高铁需要公顷的土地,到了年,征地才进行了1%。这有点像印度建造国产航母的速度,作为外方的日本,不吐血才怪。

中国被称为“基建狂魔”,在高铁建设上得以充分彰显。自京津高铁于年通车后,中国正式迈入时速公里以上的高铁应用时代,至年底总里程达3.79万公里,其中营运时速可达公里的总里程超一万公里。妥妥的世界第一!

欧洲,尤其是老欧洲,不可能脑子这么不清醒。可是,在对待《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的问题上,只有德国总理默克尔脑子最清楚。默克尔5月5日以视频方式出席德国联邦议院基民盟和基社盟党团的一场会议时强调,这项大规模的投资协定(指《中欧全面投资协定》)为互利的贸易奠定了基础,让欧盟在市场准入方面获得更多的互惠。今年9月默克尔就要卸任了,之后德国政坛将如何走向?这种走向将如何影响到中德、中欧关系?充满变量,也难以预料。

其实,《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并没有像某些舆论宣传的好像被一棍子打死了,近日欧盟出来澄清说,外界曲解了欧盟执行副主席东布罗夫斯基(ValdisDombrovskis)的意思,即“暂缓”并不代表“中止”协议。不过,可以想见,在目前的气氛之下,中欧投资协定好事多磨,还得中欧双方进行一番新的博弈。关键看,在默克尔卸任前还剩下四个月左右的时间里,会否有峰回路转的机会。

老欧洲要适应新中国的崛起

中方在《中欧全面协定》谈判时做了较多的让步,欧洲企业投资中国14.1亿人口的市场,其机会远胜中国投资者进军欧盟五亿人口的市场。道理很浅显,关键还是被意识形态、所谓的价值观及文化差异所干扰。此外,西方人对于中国的发展还不愿意接受恐怕也是因素之一。

老欧洲一百多年前已不是世界的主宰者了,已经让位给大西洋彼岸的新世界国家——美利坚合众国;一百多年之后,对于东方古老国家的重新振兴,心态还调整不过来吗?

延伸阅读:

好文推荐,点击图片阅读

好文推荐,点击图片阅读好文推荐,点击图片阅读

好文推荐,点击图片阅读

好文推荐,点击图片阅读

好文推荐,点击图片阅读好文推荐,点击图片阅读如果还想观看更多精彩文章可以扫描下图的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