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练习题 1、下列关于巴豆的用法及用量叙述正确的是 A、入丸散,每次0.1~0.3g B、入丸散,每次0.2~0.5g C、入汤剂,每次0.3~0.5g D、入汤剂,每次0.1~0.5g E、入汤剂,每次0.5~1.5g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A 巴豆用法用量:入丸散,每次0.1~0.3g。大多制成巴豆霜用,以减低毒性。外用适量。 2、能荡涤胃肠,推陈致新,为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的是 A、大黄 B、芒硝 C、番泻叶 D、火麻仁 E、郁李仁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A 大黄用于治疗积滞便秘,有较强泻下作用,能荡涤胃肠,推陈致新,为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又因其苦寒沉降,善泄热,故实热便秘尤为适宜。 3、松子仁除润肠通便之功外,还具有的功效是 A、利水消肿 B、生津止渴 C、润肺止咳 D、养血安神 E、益气健脾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C 松子仁功效:润肠通便,润肺止咳。 4、下列药物中多制成霜使用的是 A、火麻仁 B、郁李仁 C、巴豆 D、牵牛子 E、杏仁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C 巴豆用法用量:入丸散,每次0.1~0.3g。大多制成巴豆霜用,以减低毒性。外用适量。 5、既能泻下冷积,逐水退肿,又能祛痰利咽治疗喉痹的药物是 A、大黄 B、芒硝 C、牛蒡子 D、巴豆 E、芫花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D 巴豆功效: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外用蚀疮。主治病证:寒积便秘;腹水鼓胀;喉痹痰阻;痈肿脓成未溃、疥癣恶疮。 6、十九畏中,巴豆畏 A、甘草 B、朴硝 C、藜芦 D、牵牛子 E、郁金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D 此题考察的是对十九畏知识点的掌握。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7、大黄外用治疗水火烫伤常配伍的药物是 A、芒硝 B、地榆 C、紫草 D、紫花地丁 E、青黛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B 地榆苦寒能泻火解毒,味酸涩能敛疮,为治水火烫伤之要药,可单味研末麻油调敷,或配大黄粉,或配黄连、冰片研末调敷;用治湿疹及皮肤溃烂,可以本品浓煎外洗,或用纱布浸药外敷,亦可配煅石膏、枯矾研末外掺患处;大黄治烧烫伤,可单用粉,或配地榆粉,用麻油调敷患处。因此本题选用地榆。 8、既有泻下作用,又有凉血作用的药物是 A、大黄 B、芒硝 C、巴豆 D、郁李仁 E、番泻叶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A 大黄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1)积滞便秘;(2)血热吐衄、目赤咽肿;(3)热毒疮疡,烧烫伤;(4)瘀血诸证;(5)湿热痢疾、黄疸、淋证。 9、大黄和虎杖均具有的功效是 A、活血,通便,解毒,止咳 B、活血,利湿,解毒,止痛 C、活血,通便,利湿,止血 D、活血,止痛,止痉,解毒 E、活血,解毒,通便,清热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E 大黄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虎杖功效: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化痰止咳,泻热通便。大黄与虎杖均具有活血散瘀、清热解毒、利胆退黄、泻下通便的功效,治疗瘀血诸证、痈肿疮毒、水火烫伤、湿热黄疸、淋证、热结便秘等。然大黄泻下攻积,清热凉血,用于积滞便秘,血热吐衄,目赤咽肿,湿热痢疾。而虎杖还能化痰止咳,用于肺热咳嗽。根据题干要求,最佳的选项是E。 10、芒硝与大黄均具有的功效是 A、泻下通便,活血祛瘀 B、泻下通便,利水消肿 C、泻下通便,清热泻火 D、泻下通便,清热凉血 E、泻下通便,祛痰利咽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C 大黄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芒硝功效:泻下攻积,润燥软坚,清热消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